襄阳高新项目交出“双百”答卷,优秀团队这样打造卓越!
秋日的襄阳,天朗气清,湛蓝如洗。
截至9月30日,高新区交出亮眼“成绩单”:PM2.5浓度为15.1μg/m³,位居四城区第一;当月优良天数达30天,并列城区榜首。
今年以来,高新区累计优良天数已达227天,同比增加24天;而在夏季污染防治关键期(4月至9月),优良天数也达到162天,同比增加12天。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,离不开首创大气襄阳项目团队的日夜坚守与全力攻坚。尤其在臭氧污染防治和移动源管控两大关键战场上,他们的辛勤付出,为这片蓝天写下了生动注脚。
精准治污:臭氧防控的“主动出击”
面对夏防期间高温晴热天气频发、臭氧污染风险高企的复杂形势,项目组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。
团队制定并实施《夏防期间臭氧污染防控强化机制》,聚焦“微污染天气”精准应对,推动臭氧污染防控由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防控”转变。
健全机制,强化会商研判——建立“每日早间会商”制度,臭氧污染风险时段每日8:30前组织项目组成员开展联合会商,精准识别“重点时段、重点区域、重点道路、重点污染源”,动态更新管控清单。团队细化了数据班组、巡查班组、机动班组职责分工,确保任务到人、响应到点。
联动共治,压实污染源管控——针对涉“轻转良”风险污染源及需协调事项,建立“第一时间响应、现场督办、闭环处置”机制,联动相关责任单位开展现场核查与整改,确保风险隐患动态清零。
夜战渣土车:一场“数据说话”的攻坚仗
9月初,夜间重点管控区域内钻石大道—奔驰大道过境渣土车频繁通行带来巨大污染压力。项目经理高宗权主动牵头,从锁定渣土车运输源头(跨辖区问题)、组织进行污染影响综合评估、勘察可替代运输路线,再到推动主要相关方予以重视召开协调座谈会,紧锣密鼓,周密安排。
会上,团队用数据说话,围绕“扬尘管控、消纳场优选、路线调整、新能源车替换、人员管理”五大关键环节逐条解剖,提出多项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,推动形成统一认识,获得与会领导的高度肯定。
会后,团队联合相关责任单位持续数夜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追踪问效,推动污染问题有效解决。项目经理用“快节奏、实数据、硬措施”诠释了主动作为、勇于担当、善于协调、精于治理的优秀品质。
月度成绩单的背后,是襄阳项目团队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。他们用专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,用主动担当化解突发危机,用高效管理确保项目稳定。
这支团队证明了:优秀不是偶然,而是专业、责任与协作的必然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