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天地“无人军团”投入实战,守护蓝天碧水有奇兵!
在北京、淮南、九江等地,一支由无人车、无人机、无人船组成的“无人军团”,正全天候守护着我们的蓝天碧水。它们是如何工作的?又为环保带来了哪些改变?
实时监测,精准锁定污染源
在北京亦庄,无人车搭载9种污染物传感器,对PM2.5、NO₂等关键指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。它们覆盖主要道路,构建起高精度大气污染监测网络,实现污染源的快速定位。
在北京朝阳,新投入的“数智化深度保洁与空气质量监测一体机”具备自动清扫与实时空气质量监测双重功能。设备基于智能算法,能够自主优化作业路径,实现按需保洁与全天候无人值守,相比传统方式节能20%–30%,在降低综合能耗的同时,构建起“边清扫、边监测”的智慧作业新模式。
高效巡查,响应速度提升至“分钟级”
在淮南工业厂区,无人机携高精度设备腾空而起。过去耗时数小时的人工巡查,如今仅需几十分钟即可完成。无人机在复杂气流中稳定作业,实时生成动态污染热力图,将污染识别与响应从“小时级”提升至“分钟级”,效率提升约两倍。
精准检测,轻松覆盖偏僻水域
在九江八里湖,无人船执行水质监测任务。以往3人2小时的工作量,如今20分钟即可完成。无人船能轻松抵达人工难以覆盖的水域,对总氮、总磷等关键指标的测量精度可与实验室分析结果相媲美。
为何需要“无人军团”?三大优势凸显
在成熟的人工监测之外,为何还要发展无人力量?
·突破监管边界:无人机等设备实现非接触、无干扰巡查,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高效履行监管职责,拓展了环保监管的能力与模式。
·提升工作效率:1台无人设备配合1名操作员,可承担原本需3~4人完成的任务,数据采集成本下降约40%。它们无需休息,可全天候作业,将污染事件处置响应速度提升至原来的3倍。
·推动精准环保:无人车的实时监测、无人机的三维建模、无人船的污染溯源,共同构建“空天地”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。所有数据实时接入首创大气的“生态大脑”,推动环保决策从“经验驱动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,彻底告别“盲人摸象”。
如今,当我们再看北京的街道、淮南的天空、九江的湖面,身边的“环保卫士”已悄然升级为更智能、更高效的“无人军团”。这背后,是首创大气用科技守护生态的坚定实践——用无人技术突破局限,以智慧力量守护蓝天,让每一次呼吸更加安心,每一片水域更加清澈。
